您的位置::合浦农业网 >> 中国茜草

农业发展面临的七大困惑与七项举措长耳刺蕨碎米荠属光萼荚蒾中亚卫矛越南油茶

时间:2022年09月10日

农业发展面临的七大困惑与七项举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人民公社的计划经济已经处于穷途末路,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创造的“大包干”以不可阻挡之势冲破重重阻力,迅速风靡全国,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解决了全国自新中国建立30年来都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大包干”的经验迅速解放和发展了我国农村生产力,并推动了农村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今天,我国农村面临的重要问题已经不是农民的温饱问题,而是增收问题。党和政府提出了各种增收措施,广大农民也在实践中进行了多方探索,除了部分地区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之外,绝大部分地区始终未能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很多办法看似有效,其实采用不久就觉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尽管从中央到基层,都把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放在农村工作的首要位置,但这个问题解决得并不理想。1997~2001年,除2001年农民收入有所增长之外,前4年农民增收都处于停滞状态。大家非常希望能找到类似“大包干”那样的能解决全国农民增收问题的良方,但是我们至今没有找到。也许从今以后,我们再也找不到类似“大包干”那种能解决全国农业问题的大办法了。这是依据我国农业发展规律和历史进程得出来的结论。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前夕,今后出现的将是农业的质的飞跃时期。尽管推行“大包干”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成功地解决了12亿人口吃饭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中国农业质的飞跃的问题“大包干”的中国农业是传统农业,“大包干”之后的中国农业仍是传统农业。因此,“大包干”经验所解决的是中国农业“量变”过程中的问题,而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是中国农业“质变”过程中的问题“量变”与“质变”固然有联系,但毕竟是不同性质的问题。实现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质的飞跃,将比解决温饱问题困难得多,所需时间也将长得多。

(二)由于农产品“先天过时的状况将长期存在,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方面是心有余,力很足,却效益不佳

农业结构调整屡调屡挫,原因在于中国农产品“先天过时。推行“大包干”之后,我们成功地解决了12亿人口吃饭的问题,创造了世界奇迹,但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粮食过剩了,广大农村出现了“卖粮难”问题。针对这种状况,我国农村拉开了调整经济结构的序幕,发展牧业、渔业、水果、蔬菜,但为时不长,我国市场上的“卖粮难”又转为“卖菜难”、“卖果难”、“卖鱼难”了。现在,政府和农民都有一种共同的经验直觉:搞农业结构调整,生产新的产品很快就过剩对此,农民悟出一种规律:政府提倡什么,你就不要种什么。因为政府一提倡,大家一拥而上,马上就要出现生产过剩各级政府根据市场信息好心指点垂枝榆农民种什么,结果事与愿违,农民的产品卖不出去。这种现象为什么会屡屡出现呢?归根到底,在于中国农产品“先天过时。为什么说“先天过时?中国现有13亿人口,有9亿是农民,9亿农民中有5亿劳动力。5亿农村劳动力生产,13亿人香茜属口消费,也就是说,1个人生产,两个半人消费,两个半人消费还包括生产者自身的消费,可以说是“生之者众,食之者寡”。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种农产品“先天过时在所难免。除非我国农产品大量出口,除非我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否则,目前这种农产品“先天过时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可是,我国农产品什么时候才能大量出口?我国农村劳动力什么时候才能大量转移?这两个问题都是近期内难以解决的大问题。

(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急需转移,而我国城镇又难以接纳

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解决农业问题的办法在农业之外。这些看法差不多已成为共识。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要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谈何容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这件事不抓不行,但要想在短期内解决问题,又只能是欲速不达,我们必须以极大的耐心、以积极的工作适应经济发展规律,尽可能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逐步转移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与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是同步的,因而也是长期的。

(四)中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总体进程,我国农业发达地区与农村贫困地区将长期并存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不仅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城乡二元经济差别很大。就是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也是迥然有别的。我国既有发达的现代农业地区,也有温饱问题未能彻底解决的贫困地区,而更多的则是温饱问题已经解决,但仍然没有走出传统农业制约的广大地区。这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状况,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不仅是一个长时期的历史进程,而且决定了发展我国现代农业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必须针对不同农业地区不同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理清不同的思路,采取不同的措施。我国农村总体上虽然进入小康阶段,但我国农业发达地区与农村贫困地区将长期并存,这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攻坚的问题。

(五)现代农业需要现代农民,在农民素质还未达到现代农业要求的情况下。产业结构调整达不到政府的预期水平农产品“先天过时并不是说农业生产已经没有发展的空间了,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卖不掉,另一方面,市场所需要的优特农产品又很难生产出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低水平上重复,调来调去不能升级。这种情况与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有关。农民只是习惯于生产那种容易过剩的农产品,而没有能力生产那些市场所需求的他们过去没有生产过的农产品,或因生产能力小难成气候,出现了“卖不掉,上不去”的进退两难的局面,虽然政府也在引导农民生产有市场潜力的产品,却难以达到政府所预期的水平。这些新出现的问题暴露了我国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不适应现代农业。没有中国的现代农民,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农业。中国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飞跃的过程,就是中国农民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的过程。要造就中国的现代农民,当然主要是从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中造就。我国大部分农民还不熟悉现代农业,用现代农业的生产知识、经营知识、科技知识教育农民、提升农民是当务之急。投“知”于中国农民,意义极为重大,效益无量,影响深远。要培训中国9亿农民,是一项极为艰难的伟大事业,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任何急于求成的心态、任何有始无终的举措、任何蜻蜓点水的尝试、任何探寻捷径的幻想,都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六)农业投入不足不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紫苞蒿的需要

中国是农业大国。新中国建立半个世纪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尤其是80年代、90年代,我国越来越重视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江大河的治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农业生态建设与环境污染治理,以及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确立与稳定,使我国农业与旧中国的农业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相比,与美国等国家的发达农业相比,我国对农业的投入显得远远不足。这一方面是由于对农业的投入认识不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国财力不足,不能满足农业投入的实际需要。中央提出农民增收为农村工作的主题,但如果不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大大改善农业发展的条件,农民增收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得好。

(七)农民增收这一农村首要问题在近期难以从根本上解决

由于以上诸多问题难以在近期内解决,因而农民增收的问题将难以在近期内从根本上解决。近几年来,只有2001年农民收入有所增长,前几年都处于停滞状态。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也不能说政府没有做好工作,这是中国农业发展内部矛盾的深刻反映。中国加入WTO之后,以粗放经营为主的中国农业和质量不高而价格高的农产品将受到质优价廉的进口农产品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我国很多农区农民的收入不仅不会增长,反而很可能有所下降,我们要看到这个问题的不可回避性和严重性。但是,在农民增收难普遍存在的情况下,我国局部地区农业仍有可能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仍有可能大幅度提高。然而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地区、大多数农民增收的问题在近期内难以解决。这是由我国农业发展的规律所制约的。

面对中国农业的七大困惑,我们是消极等待中国农业现代化缓慢来临,还是积极争取中国农业现代化早日到来?答案只能是后者。那么,怎样积极争取呢?

二、促进农业发展的七项举措

(一)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将是一个长期的基本战略

结构调整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然途径。但近10年来的实践证明,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也不是万能的。调整之后农业有发展,然而为时不长,又出现农产品过剩与农民增收难的问题。但与不调整相比,还是有进步的,农产品品种、质量改进了,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了,农民的现代素质也提高了。总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推进了一步。由此看来,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不能一劳永逸,调整之后迈出了一步,当出现新的徘徊的时候,再调整一次,再迈步。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就是这样不断遇到困难,不断调整,不断向前迈步。由此,中国的传统农业就一步一步向现代农业转变了,靠近了,直到最后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因此,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项最基本的战略,应该列为整个农业与农村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我国农业生产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还很落后,加之全国农区辽阔,生产条件差异很大,必须尽可能加大投入,包括政府投入和市场主体的投入,尽快地改变现有农业生产条件。同时,要推广农业新技术,使我国农业由粗放型、破坏型、污染型农业向集约型、养护型、生态型农业转变。由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转变早已引起重视,但这种转变的完成有待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根本改观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极大提高,看来需要较长时间。由破坏型还可将室温降至零下℃进行厚的冰雪路面的实验农业向养护型农业转变也正引起重视,过去那种围湖造田、毁林垦荒的现象基本很少见了。但由污染型农业向生态型农业转变是一项艰难的转变,这里既包括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包括市场主体利益的调整与观念的转变。现在,有不少植物产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不该使用的或者使用过量的农药、化肥和激素,给一些生产者带来了暂时的利益而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应当说,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受获利欲望的驱动,这个问题又是一个顽症。这个顽症肯定是要解荷花决的,如果不解决,我国的农业只能自毁前程。解决这一顽症,既要改变生产者的道德观念,又要加强对农产品的全面质量检测,要设法使这些公害农产品由获利产品转变为亏损产品,变成进不了市场、买不出去的产品。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只有当这些公害农产品失去市场并造成生产者利益损失的时候,这个问题才能基本解决,生态农业才能发展起来,无公害农产品乃至绿色农产品才能逐渐占领市场。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主要渠道

这个问题已经提倡了十几年,但在大多数农区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农民从田里、水里、圈里生产的农产品基本上还是直接进人市场,并未经过深加工,档次低,市场小,买不掉。企业加工能力不够,加工档次不高,这是损害农民利益、导致农民增收难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农村堆积如山的农产品渴望与呼唤求业加工并顺畅地进入市场,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农业产业化的规模,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今后应当提倡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产品生产者签订供求合同,发展订单农业,这才是真正的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的品种与生产能力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农产品加工企业又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主要渠道,只有两者结合才能进一步打破农业发展的桎梏,为农民增收开辟宽广的源泉,才能真正使我国农业由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四)农产品生产与环境生产并重

在短缺经济时代,我们只重视农业生产,只重视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生产,没有环境保护与环境生产的观念和意识。现在,我们有条件讲究环境保护了。在我国农村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我们光讲究环境保护已经不够了,还要讲究环境生产。要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使山更清、水更秀。村落部局要规划,千百年来农民住宅散乱的状态一定要改变,否则,整齐的、崭新的、有时代气息的新农村就建设不起来。现在很多地方富裕起来了,农民一家一户的洋房建得也不错,但从总体一看,还是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先进地区已经进行农民住宅变革,其它地区迟早也要进行这样的变革。新型村落既可以节省耕地,也可以提高农民的现代生活质量与现代意识。这是农村环境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

城乡合理布局也是环境生产的重要方面。要改变观念。适当扩大城市建设用地,无论是从城市现代化,还是从提高城市化水平来看,都是必要的。城市空间不扩大,农民进城的余地就小。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农民建房都要用地,在城市用地就腾出了农村的耕地。与其让农民在农村占用耕地,还不如让他们在城市用地,在城市用地毕竟更节约。更为重要的是,扩大城市规模是为了适应农民陆续转变为市民的需要。环境生产虽然不同于农产品的生产,但它同样能创造效益,能提供就业机会,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五)农村物质消费品生产与精神消费品生产并重

农村物质消费品生产一直是整个农村生产与农村工作的主体,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农民乃至世界农民的终身使命。但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农村光进行物质消费品生产已经不适应全体农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了,甚至也不适应城市市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了。要为农民营造接受教育的良好环境,要为农民营造休息娱乐的良好环境,要把广阔的农村描绘成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使天然的、现代的农村成为城乡居民共享的田园、共享的家园、共享的乐园。田园旅游、农村风情旅游、农家旅游的兴起就是明确的市场信号,越来越多的市民在节假日走向农村,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体验农家生产与生活,了解农村各地风俗民情与文化,感受农村灿烂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陶冶情操,调节心态。所以,发展农村精神消费品生产已经摆到我们的面前,是事关农民和市民也就是全体人民利益的大事了,把这件大事做好,可以说与农村物质消费品的生产同等重要。

(六)减免农民税赋与增加农业投入并重

只要是认真研究以两根力柱为根据用百分表丈量过农业与农村问题的人们,也许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没有比农业与农村建设更重要的问题。因此,半个世纪以来,甚至远溯到我们党领导农民革命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农业、农村与农民问题放在首位,这种思想也许永远不会过时。今天,农村建设百端待举,农民需要在休养生息的状态下蓄力发展。党和政府一方面要加大对农业与农村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要继续减轻农民的税赋负担我们党对减轻农民负担历来都很重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减轻农民负担多次下发文件,做出明确的规定。2000年初,国务院又决定在安徽全省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使农民税费负担又大大减轻,并且从制度上基本堵住了反弹之源。看来农民税赋不断减轻是一个大趋势,下一步可能就要取消农民税赋,沿海部分发达地区已经这样做了。取消农民税赋之后就是政府补贴农民以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由此推断,农民负担将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税费沉重一税费减轻一税费反弹一税费改革一税赋取消一生产补贴。这个过程看来是不可逆转的。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是在全国推开农村税费改革与在部分地区试行农村税赋取消,我们要根据各地的实际重视、指导并做5、须安装Office2000(Word2000、Excel2000)好这项工作。这一举措的实施,将使全国9亿农民更加拥护我们的党,更加拥护我们党的政策,将使我国农村生产力再一次获得解放,将使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七)发展现代农业与培养现代农民并重

发展现代农业,要靠政府领导,要靠财力投入,要靠科技推广,但主要还是靠9亿中国农民,他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我国相当多数的农民还缺乏发展现代农业所需的科学文化素质。如何培训农民、培养现代农民,是各级政府面临的一件大事。可以说,哪里的农民素质越高,市场经济意识越强,哪里的现代农业就发展得越快,哪里的农民收入就增加得越多。如果说政府要抓大事,首先就要抓好这件大事。至于培训方法和方式,各地都有,不一而足,关键是看政府是否真正重视这件大事。这是一件需要长期致力、效益渐显的大事,致力时间越长,成效越显著,对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力量越强大。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我国农业在面临诸多困惑之时,也正是面临转型突破之日,挑战越严峻,机遇越重大。跨过这道坎,中国将成为真正的世界农业大国与农业强国。我们对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充满信心。

北京妇三甲医院
任丘市人民医院就医流程
长安医院
福建漳州儿一甲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