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合浦农业网 >> 簇梗橐吾

一曲悠扬的现代牧业长调线叶嵩草

时间:2022年08月29日

一曲悠扬的现代牧业长调

对于千百年来以放牧为生的牧民而言,观念上的每一点转变,生产上的每一步探索,都看似简单,却殊为不易。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的探索表明,只有将牧民的有益探索和政策的有力支持相结合,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维护好草原生态系统,现代牧业才能大步向前,牧区民生才会大幅改善。

一曲悠扬的现代牧业长调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畜牧业发展侧记

本报记者张五四李飞

八月,内蒙古乌珠穆沁草原到了最美的季节。

远观,小丘起伏,翠色欲流,静静的锡林河,缓缓弯弯地流入天际,像一幅只用颜色渲染,而无线条勾勒的画。近看,黑头肥尾的乌珠穆沁羊,黄白相间的西门塔尔牛,浅粉肌肤的蒙古白马,与五颜六色的芍药花、山丹花、韭菜花一起,点缀着无边的绿。

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脑干哈达嘎查的石·巴特尔正忙着装备新买来的打草机,两辆拖拉机在旁待命,过几天,石·巴特尔就到了一年中最忙的季节。吉日嘎查的李耀文家,新建了12间标准化棚圈,一旁用了七八年的老棚圈是自己设计的,编了数字代号的大、中、小牛槽,打扫得一干二净,看得出主人很用心。萨如拉图雅嘎查,已经63岁的道·达木林,跃身上马,轻轻挥鞭,与400多只羊、20多头牛一起,闲步在自家已经划区的草场,一步也不踏入旁边的休牧区和打草场。

近5万牧民,约百万头(只)牲畜,就这样生活在2.2万多平方公里的93个嘎查中,这里就是国家第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内蒙古西乌旗。

现代牧业,如何发展?

“人靠教育牧靠草。”该旗旗委书记周金桩对记者说,“只要牧民观念转变了,草原生态维护好,就抓住了现代牧业发展的关键。”

“打地基”——划区轮牧、品种改良、基础设施建设

划区轮牧缓解草畜紧张关系、品种改良提高畜牧养殖收入、基础设施建设保驾现代牧业发展,共同为西乌旗草原生态维护、畜牧养殖转型、牧户民生改善“打牢地基”。

“我把地基打好,垒墙盖房的事情就靠孩子们了。”道·达木林所说的“地基”,指的是他一生放牧为这个8口之家所奠定的物质基础——划区轮牧的6000多亩草场,品种优良的乌珠穆沁羊、西门塔尔牛,棚圈、草房、机井、围栏、注射架、药浴池等一应俱全的基础设施。

十几岁就开始游牧的道·达木林,30多岁上草场承包到户,定居下来。50岁时,达木林开始在自家承包的草场上尝试划区轮牧:4000多亩草场分为6个轮牧小区,根据季节每块放牧3~7天,另外2000亩作为打草场,不放牧,每年轮刈。

从游牧到轮牧,达木林告诉记者,定居之后,畜牧业生产与草原生态之间出现的矛盾集中凸显在每个牧民的草场上。承载能力有限,养活不了太多牛羊,而过度放牧又会破坏草原。于是,在这样前所未有的困难和矛盾中,达木林开始尝试轮牧。

牧民的积极尝试,得到了政策层面的有力支持。2001年,道·达木林被评为西乌旗第一批天然草场划区轮牧示范户。如今,西乌旗禁牧为主、休牧为补的科学放牧模式已经成型:在阶段性禁牧和划区轮牧的基础上,严格实施草畜平衡制度和草原生态保护奖补制度,6.36元/亩的阶段性禁牧补贴、1.71元/亩的草畜平衡奖励资金,10元/亩的良种牧草补贴,800元/户的畜牧业综合生产资料补贴,确保草原恢复生息、牧民不减收入。

与达木林家紧邻,同属于萨如拉图雅嘎查的恩克巴雅尔,是个种公羊养殖专业户。恩克巴雅尔家客厅里摆着、挂着十几个奖杯、奖盘、奖状,其中一个奖杯引起了记者的兴趣——2012年西乌旗良种牲畜展览季评比二等奖。

“就是牲畜选美。”恩克巴雅尔的弟弟,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布和毕力格不失幽默地向记者介绍起哥哥家的种公羊所获得的这个奖项。恩克巴雅尔家养殖的是乌珠穆沁种公羊,黑头、黑蹄、肥尾,很是漂亮。

乌珠穆沁羊是西乌旗的一张名片,具有耐寒、产量高的特点,85%的牧户主要收入源于养殖该品种羊。

2005年,西乌旗制定了乌珠穆沁羊提纯复壮优惠政策,以嘎查为单位,集中管理种公羊,整群更新基础母羊,借力专业户推进此项工作。2010年,该旗又借助“中央财政扶持现代肉羊产业发展项目资金”,选择条件较好、牧民积极性较高的14个嘎查,整村推进项目建设。

“一只基础母羊可以卖到1500元左右,成年种公羊能卖3500元。”恩克巴雅尔说,目前,他的年收入达到40万元,380只特一级乌珠穆沁基础母羊、150多只种公羊(含羔羊)功不可没。

家财万贯,有毛不算。过去,即便牛羊成群的牧民也不敢称自己富有,一场雪灾过后,财产就可能损失大半。而如今,牧民们已经习惯于用牲畜计算财产了。

已年过花甲的达木林,时常在梦中浮现年轻时骑着马、唱着长调,伴着羊群,逐水草而居的自在画面。“游牧自由,但总是要操心牛羊,现在有机井、储草棚、棚圈,牲畜饮水、吃草和过冬都不用担心。”

达木林家的棚圈,前有防疫注射架,侧有药浴池,不远处是堆着牧草的草房,草场中间是一口机井。以养羊为主的牧户家中,这样的基础设施可以称得上是“标准配置”。

过去几年,西乌旗除改善牧户基础设施外,还全面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草原建设、京津沙源治理工程、新牧区示范嘎查建设、防灾饲草料贮备设施建设、人畜安全饮水工程等一系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盖房屋”——家庭牧场、特色养殖、新型牧区建设

家庭牧场主为自家羊倌建房安家、特色养殖专业户请设计师规划了别墅、新型牧区建设嘎查24栋新居整齐气派,西乌旗正在生态、生产、民生的牢固地基上“垒墙盖房”。

家庭牧场主李耀文,是嘎查里有名的能人,经营着一个颇有规模的家庭牧场。

上世纪80年代初,李耀文退伍后做了一名司机。第一个月的工资,李耀文分文未花,买了3匹马。此后每月的工资,他至少用来买1匹马。1999年改养羊时,李耀文已经辞了工作,专心养马13年,一共养了700多匹马。

21世纪初,草原沙化严重,李耀文在全旗率先尝试接冬羔;2009年,在“小畜换大畜”政策引导下,李耀文的养殖重点又从乌珠穆沁羊改为了西门塔尔牛。李耀文的妻子,把近30年间家里所放牧、养殖过的所有牲畜的信息,都整整齐齐地记录在了本子上,见证着一个家庭牧场的发展。

如今,有500多只羊、430多头基础母牛,每年还有大量育肥牛的李耀文,仍然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5年之内,养到2000头没有问题,要能干10年,我就可以养到2万头。”总是告诫自己要“把握着点干”的他,步伐迈得并不慢。

像李耀文这样的家庭牧场主,西乌旗目前有80户。今年,在完善原有70个家庭牧场的基础上,该旗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重点扶持发展了10个现代化示范家庭牧场,并计划于未来3年内每年再发展10户。同时,在家庭牧场主中积极发展“党员中心户”,通过示范引领、生产互助,带动周边牧区牧户,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李耀文”。

与李耀文一样,对畜牧业同样痴迷不已的达布·希拉图,是查巴旗宝力格嘎查的养马专业户。他租了万余亩草场,不仅放牧自家的100多匹马,周边5户牧民家的约200匹马也由他代养。每年,仅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拍马”一项,他就能收入几万元。

希拉图所放牧的,是内蒙古四大名马之一——乌珠穆沁白马。与“苍狼白鹿”一样,蒙古马也是蒙古族人心中永恒的图腾,尤其是乌珠穆沁白马,形体优美、聪明睿智、耐力十足,更是尊贵。该品种马仅在乌珠穆沁草原繁殖,2012年,西乌旗被国家马业协会认定为“白马基地”。

采访中,记者在希拉图家的客厅里看到一册住房规划图纸,那是他前年专门请市里的设计师绘制的,图纸上漂亮的二层小楼,如今已经矗立在草原上了。

希拉图靠特色养殖住上了别墅,而包括石·巴特尔在内的脑干哈达嘎查的所有牧民,则因为新牧区建设而住进了统一规划的新居。

一走进脑干哈达嘎查,蓝天绿地间,两排整齐的洋房煞是好看。据副嘎查长石·巴特尔介绍,美丽的新嘎查、现代化新牧区其实也是逼出来的。

脑干哈达嘎查草场总面积仅4.6万亩,牧民217人,人均草场面积较小,并不利于发展畜牧业。穷则变,变则通,思路决定出路。不适合养羊的脑干哈达嘎查另辟蹊径,整体规划生活区和生产区,并抓住“小畜换大畜”政策推出的有利时机,借力“金融支农”服务,集中养殖育肥牛。仅短短几年,就蝶变为牧户居住洋房、牲畜集约饲养、畜牧业向产业化转型的新型嘎查。

“起高楼”——合作经营、畜牧加工、发展休闲旅游

现代牧业如何“更上一层楼”,从牧民自发的联户经营向规范化合作社方向发展、借助生态优势打造旅游精品地、畜牧产品加工业延长牧业产业链,是西乌旗给出的答案。

2012年的一场大雪中,阿迪亚走进了另外4户牧民的家中,商量联户经营的事情。阿迪亚所在的新高勒嘎查,有近800牧民,只有30万亩草场。人多草少,养殖能力小,抗风险能力差。

联户经营之后,1.1万亩草场上,5户牧民集中划区轮牧,养殖能力翻了一番还多,年人均收入也由5000多元提高到了1万元。“计划明年一起买打草机,还可以节约投资。”阿迪亚尝到了联户经营的甜头。

近年来,引导合作经营走向规范化合作社是西乌旗委、旗政府主抓的一项工作。旗里出台了《牧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办法》,尤其有两点规定引人注意。一是合作社要有实质而具体的内容,具有可操作性,入股的牲畜、草场、机械等有明晰的股权关系;二是合作社必需有一定数量或比例的贫困户参与,符合以富带穷、共同致富的目标,强强联合的合作社不在政府扶持政策范围之内。

凡符合条件的合作社,西乌旗都想尽办法扶持发展。石·巴特尔所在的脑干哈达良种改良育肥牛合作社就是扶持政策的受益者之一。该合作社由12户牧民组成,成员家庭收入由10几万元到50多万元不等。

“干合作社,啥好处都有!”石·巴特尔对这个成立3年时间的合作社非常认可。今年,有合作社联户担保,他一次性从银行贷了30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用于购买育肥牛,而往年个人从银行贷款,一般只能贷到三五万元。

合作社越发展,成员们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认识得就越清晰。“以后我们的育肥牛,要分割、加工之后再卖”,石·巴特尔的想法是建一座小型加工厂。

现在,西乌旗较有规模的畜牧产品加工企业约十余家,最大的龙头企业辐射12个肉食品加工分协会,全旗近半数牧户被纳入到现代畜牧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来。为打造“乌珠穆沁羊肉”品牌,西乌旗今年全面开展了羊肉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为羊“打耳钉”正成为草原“新时尚”。

发展硬实力的同时,西乌旗没有忘记发挥软优势。怡人的草原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彩的牧区生活是大自然送给西乌旗最好的礼物。

为发展休闲观光畜牧,西乌旗创建了巴彦花镇“乌珠穆沁游牧文化”旅游点、蒙古汗城和浩勒图高勒镇等诸多旅游景区,形成了西乌旗旅游一条线。当地牧民告诉记者,每年七八月份,都有大量游客来到草原,放牧、挤奶、熬奶茶,观赏套马、赛马、摔跤和拍马等,体验一天草原人生活。而尝到休闲畜牧业甜头的牧民,也更懂得了草原生态的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雍敏

抓娃娃机

可靠性检测

壁布厂家

收购电子

太极软件

友情链接